香港国际音乐节主席(香港杰出人物许俊辉)——风雨不负有心人

    blob.png 

     

    许俊辉先生

     

    【艺术简介】

             许俊辉先生,艺韵管弦乐协会主席,香港国际音乐节筹委会主席,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赛委会主席,香港家长会会董,香港自强基金会理事,香港音乐教育学院行政总监,裘锦秋中学(葵涌)校董会(2010-2016)校董,香港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协会顾问,葵涌及青衣区文艺协进会筹募,美国粤港澳海外联谊会(香港联络处)执行会长,香港乐团总监,香港钢琴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品钢琴比赛筹委会主席,中华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等。
    blob.png

    许俊辉主席接受国家行政学院颁发结业证书留影

    【风雨不负音乐人】

     琴技虽好,非天成。少年走上小提琴演奏大厅,因意外退出舞台,遂为孩子开展教学、创办工厂做好琴。梦想虽大,唯耕耘。辗转多年,他成了一名「音乐人」,创办大型音乐盛事,推动香港文化事业发展。路途虽艰,守初心。见证香港艺术氛围变化,他仍以赤子之心,一步一脚印,执着为文艺界洒甘霖。


    blob.png

    香港特区教育局蔡若莲副局长出席音乐节活动,并颁发纪念奖座予美国德州基督教大学席文.格迪罗斯教授


    blob.png

    中央驻香港新界工作部张肖鹰副部长出席音乐节活动,并颁发纪念奖座予美国丹佛大学贝索.范卓斯教授(左2)及乌克兰利先科音乐学院 迈斯卡.奥斯塔普副院长(右2)


    blob.png

    香港特区立法会梁君彦主席出席音乐节活动,并颁发评委证书予解放军王秀芬将军(中国)、薛苏里教授(美国)、郭淑珍教授(中国)、西尔.瓦娜教授(意大利)

    【一切为了孩子】

    婉转悠扬的琴音,像童年时萦绕耳边的鸟鸣,令人畅想,令人神往,令人忍不住去爱一场。

    7岁时,小提琴走进许俊辉先生的生活。那时学习小提琴并非一件易事,更不是因为喜欢,而是迫于父亲给的压力。他告诉自己男子汉一诺千金,既已选择了,因此无论学习的过程再不喜欢也要坚持。在一日一日琴声的陪伴下,他渐渐对这个陌生的乐器产生了感情。

    十几年的努力,换来了日益精进的琴技。一个灯光温煦的夜晚,许俊辉先生八岁便第一次站上演奏大厅的舞台,心情无比激动。从此,他不断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登台的机会多了,许俊辉先生知道了何谓投入。从一开始的刻意追求琴技,到后来的从技艺中脱离出来,渐渐追求舞台上的一种投入、一种与音乐同存的感觉,许俊辉先生经历着一场嬗变。他说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融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才有灵魂和生命力。

    不幸的是,许俊辉先生的左手在意外中摔伤了筋,他不得不放弃那个见证他努力与成长的舞台,演奏生涯从此画上句号。对于心中怀揣着音乐梦想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的心情无比失落。

    走下舞台,走上小提琴教学的道路,成了许俊辉先生唯一的选择。在教孩子们练琴的过程中,他发现琴的好坏对孩子的艺术发展影响非常大。这些孩子学习的琴产自国内外的工厂,其中有许多琴达不到合格标准。深入小提琴学习多年的他,早已认识到小提琴是关乎手指的运动,琴弦之间的间隔过宽或过窄,都会导致孩子们手指变形,日子久了更难以纠正。

    许俊辉先生开始亲自为学生挑琴。每有发现不合格的琴,他都会请商家拿回工厂加以改造,但常常沟通未果。为了让孩子们拥有高质量的乐器,许俊辉先生开办了一家工厂,走上自主制造小提琴的道路。

    在许俊辉先生的观念里,凡事都需专注。一边教学一边办厂,虽然收入可观,但毕竟无法专心做好一件事,甚至会耽误学生。2003年,不满28岁的他停掉了所有课程,创办工厂。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开办工厂那一年,SARS席卷着中国,年初刚刚建好的工厂年底就倒闭了。

    工厂倒闭后,一连串的问题接踵而来。许俊辉先生在经济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受挫的心甚至不知如何说服自己度过人生这道难越的坎。

    从小提琴演奏家到小提琴教师,到一名真正的【音乐人】,许俊辉先生重整人生方向,专注从事起音乐艺术交流与推广工作。以前在香港,小提琴领域没有像样的乐团,也没有正式的演出和比赛。1997年起,他发起创立艺韵管弦乐协会,搭建平台让小提琴爱好者学习、切磋琴技,各种演出和比赛在他的筹划下,也如雨后春笋般在香港冒了出来。


    blob.png

                  前香港立法会曾钰成主席出席音乐节并颁发音乐教育终身成就奖予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士


    blob.png

    前香港财政司曾俊华司长出席音乐节并颁发音乐教育终身成就奖予小提琴家盛中国先生

     


    blob.png

    前香港财政司曾俊华司长出席音乐节并颁发音乐教育终身成就奖予声乐教育家费明仪女士 (已故)

    【为音乐,一直走下去】

    那一根根弦发出的美妙声音,响遍整个音乐厅,令人如痴如醉。如果努力的汗水,终挥洒成这样宜人的甘霖,那这条路,他还会一直走下去。

    2017820日晚,备受香港音乐界瞩目的盛事——「第四届香港国际音乐节2017」在香港举行开幕礼。当晚灯光璀璨、群英汇聚一堂,全球150个国家及地区超过4000人的音乐技术较量即将启幕。

    作为香港国际音乐节筹委会主席、活动总发起人,许俊辉先生看到眼前的一幕,心里倍感安慰。他说,香港国际音乐节自2013年举办首届至今,参加人数从3000多人增至今年的近8万人,这个数字对他无疑是莫大的鼓舞。

    提及创办香港国际音乐节的初衷,许俊辉先生坦言,也是为了孩子。常年在音乐领域耕耘,他发现,艺术看似客观,但其实是主观思维特别强的一项门类,观者的品味、对音乐的理解不同,对演奏者的评判标准便不一样。「这就导致社会上举办的许多音乐大赛难以做到公平公正,长此以往,对培养优秀音乐人才很不利。」许俊辉先生说,创建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让小提琴爱好者们的演奏才华得到真正的认可,成为他迫不及待想做的一件事。

    经过近两年的筹划,首届香港国际音乐节终于呈现在全球音乐人眼前,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融合古典、流行、现代、中西及各类型音乐文化活动的大型音乐盛事,透过举办音乐营、游学团、比赛、音乐会、大师班、座谈会及研讨会等不同类型的活动,推动香港和内地的音乐文化和艺术发展。

    「搭建这个平台,唯一的想法就是打造音乐大赛的规格和标准。」许俊辉先生说,这样一个大型音乐盛事,他少有其他经费来源,活动的所有支出都由自己、协会和一些好友支撑。尽管要出钱出力,但他仍乐在其中,因为在他心中,搭建平台,是一个比较客观、比较易发现并培养优秀音乐人才的途径。

    经过多年摸索,香港国际音乐节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评分体系。首先在统一评委思想上,许俊辉先生做了很多努力。他担心活动年复一年的举办下,自己和整个团队会经受不住一些考验和压力变了初衷,于是思索出一些方法,对活动筹委会加以监控,因而形成了三种力量互相监督制约的评选方式。

    活动筹委会作为整个活动的策划者和把控者,对大赛规则的制定有着决定权。他们结合专家意见,制定了一套硬性评分标准,如统一规定怎样的台风应给予高分等,在具体规则上给评委们提供一些方向和规范。大赛的第二股力量是艺术委员会和评委团,评委团既对大赛结果有着决定权,但也受艺术委员会的监察和筹委会的管理。与其他许多大赛不同的是,该赛事的评委直到开赛前一天才由抽签决定分配到哪个组别,这样就可以保证大赛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由各区承办单位推选的老师、领队和学生家长等组成监察委员是大赛第三股力量,筹委会和评委团同样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如此就能保证三股力量相互制约,从而杜绝一方独裁的现象。

    在近乎严苛的制度下,大赛的含金量自然受到关注。据许俊辉先生介绍,香港国际音乐节由海内外多所一流音乐学院联合承办,证书均获合办大学联合认可。联合全球多所权威音乐学院签发证书,是目前香港的音乐赛事中所没有的。「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团体,他们有着独立的思想,联合签发证书就意味着各学校要相互承认、认可对方,这是非常难的一步。」许俊辉先生说。

    香港国际音乐节另一特点是将专业和业余的音乐爱好者集中在同一平台上进行比赛,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在第二、第三届的音乐节中,均由业余选手获得全场总冠军,这更让许俊辉先生坚信,艺术并非一定要界定专业与不专业,学习艺术重在天分和后天的努力及正确配合,加上舞台上的临场发挥能力也很重要。为让这些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许俊辉先生还利用自己的资源,将他们送到海外参加一些短期课程、高规格的演出和更高规格的比赛。令人振奋的是,香港一个女孩在俄罗斯高规格的一场赛事中获得金奖,这是香港和内地有史以来在同一赛事中从未拿过此等级别的金奖。

    除了鼓励选手们进行交流外,许俊辉先生还致力于搭建平台,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人、不同音乐学院的教授们都齐聚香港多天,让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认识对方和相互交流。「因往往一场活动结束后,这种联系的纽带就断开了。就好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激起一圈涟漪马上又回归平静了。我希望这种交流是延续的、是永恒的,如此才能将整个音乐圈拉动起来,要这样就必须先令选手们成为朋友许俊辉先生言。
    blob.png

    音乐节副主席古扬邦议员(左)、中央驻港联络办新界工作部刘林部长(中)与许俊辉主席一同出席音乐节启动礼仪式留影


    blob.png

    立法会梁君彦主席与许俊辉主席连同一众嘉宾主持音乐节开幕仪式

    【一颗赤子之心,一道无悔脚印】

    一把精良的小提琴,无需演奏,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就足以让人感受到她的优雅气质。每一把琴的制成,都需要十年的沉淀,如同他的音乐路,一走就是几十年。

    扎根香港的香港国际音乐节每年都会如期而至,为香港文化艺术发展默默吐露着一份芬芳。除此之外,许俊辉先生每年还带领团队入驻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约120平方米的展位布展、接待客户等事宜每次都得投入至少40万元资金,但在这场大规模音乐盛会中,许俊辉先生不曾缺席。不辞辛苦地参加这场展会,许俊辉先生也想借助这个平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进行交流,促进情感联系,亦希望将自己总结出来的新理念和新想法在展会上推出,以更好地为香港音乐事业做贡献。

    在香港音乐的氛围下浸染几十年之长,许俊辉先生深刻体会到香港艺术环境的变化,并对此有着自己的见解和寄望。他言,香港的音乐业态大体分流行乐和古典乐两种。80年代,香港流行乐在东南亚乐坛处于领先地位,当年涌现出许冠杰、谭咏麟、邓丽君、梅艳芳、张国荣、Beyond和四大天王等杰出代表。岁月轮转,他们那些经无数次传唱的歌曲人们怎么也不会忘记。可是,十年、二十年后的今天,这样的现象却不复存在,外界不禁传出「香港是文化沙漠」的声音。「香港不是文化沙漠,香港是座有沉淀、有音乐土壤的城市。我和许许多多音乐人一样,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希望通过一己努力,让香港流行乐重新发光。」许俊辉先生语气坚定有力。

    「随着香港社会的发展,西方的古典音乐和国家的民族音乐也慢慢渗入,并慢慢得到了好的发展。」谈及古典及民族音乐,许俊辉先生同样自豪不已。他说,香港古典音乐和国家的民族音乐之所以能得到快速发展,离不开回归之后,香港政府出台政策、成立基金发展艺术文化的创举。「遗憾的是,因种种因素,如今我们的音乐也得不到很大程度的推动。」许俊辉先生说,音乐是他一生的挚爱,因此会一直关心它的发展,并做一些努力。


    blob.png

    【执着耕耘数十年,风雨不负有心人】

    许俊辉一个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文化人,在家中却是明理慈父。对于两个孩子,他只希望他们踏踏实实做好人,只会为他们获得校园德育奖而骄傲,却从不要求孩子要做父母的继承人,要走一样的音乐路。他说,多一点尊重和互动,就能走进孩子的世界,那个从3岁一直讲到11岁的同一个故事,同一只小鸟,让他与孩子之间多了一些连接,他不只一次说,这才是真正的幸福。

    以上文章资料來源www.arts6.com(一带一路国际才艺展演)


    blob.png

    编辑:乐小编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今视邮箱 | 网站帮助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本网动态 | 设为首页

    Copyright ©2000-2013 www.bjrxw.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热线 内容来源新闻媒体 不代表本站网观点 www.bjrxw.net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打击一切抵触国家法律不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