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道拍卖行持续发力——古钱币推介
花钱,以其形制类古钱,性质非流通币而得名。历来花钱是作为古钱币的一个分支。按其用途大致可以为古钱宫钱类、吉语类、宗教类、游戏类、特殊用途类等五大类,可作为厌胜(厌伏其人,咒诅取胜),佩饰,玩赏,游戏,撒帐,洗儿,吉庆,卜卦,殉葬,赏赐,凭信,镇库,纪念,祝寿,挂灯,上梁,系包裹,镇水,性教育等方面之用途。从八九十年代开始,随着花钱收藏的普及,人们对花钱开始重新认识。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的版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姿容,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代汉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和古钱的联系,不但体现在它们形制的相似,而且体现在它们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正因为花钱有多种亮点,花钱收藏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收藏者,而且也包括了古文化爱好者,艺术品爱好者等等。在中外众多货币之中,中国花钱是独特的一族。眼下,花钱收藏相当热门,部分品种的价格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档次收藏钱币,真可谓不是钱币胜似钱币!
光绪年间,闽省所需银元均由广东省供应,因路途遥远,往返费时,闽督准商人“孙利”就用集股购机的方式,在闽地试铸,并规定未经户部令,不准商人附搭股本或自行铸造。后“孙利”特拟定闽籍浙江候补知县“孙葆”办理此事,再由善后局、盐道司筹款续铸。但时日一久,局库支出困难而无款拨给就此作罢。因此事是由官督绅办,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且也不符政体。故后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特委藩司“张曾”、盐道司“杨文鼎”督办局务,并接受机器厂房、物料等事宜,其铸制费用均由该“司,局”自行设法筹款,铸成后发商行用。闽省自接办后改为“福建银元局”。以后所铸银元,其币上端均书“福建官局造”字样,这就是此币诞生的由来。
由于当时闽省人习贯用小额币值流通,如:库平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及三分六厘,其主币库平七钱二分因面值大,不便当时流通,故铸额不多,留存至今的非常稀少,可谓中国机制银元的大珍品。
古钱币极具观赏性与历史价值,因此古钱币如同其他古玩一样被藏家们所青睐。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 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由于早已不在流通领域,留存下来的亦少之极少,更是历史的见证。
此枚“浙江省造光绪元宝”光绪元宝大字磅礴大气,背面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看上去仿佛是一幅油画,极其瑰丽,美得动人心魄!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是古代国家发布流通的钱币,制造工艺无须质疑,国家制造,岂有劣品。如今此款“浙江省造光绪元宝”虽然经过无情岁月的洗礼,但如今保存依然极为完好,实属难得,价值难以言喻。